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

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一些惡性腫瘤的總稱,口腔包括唇、頰粘膜、上、下齒齦、臼齒後三角區、口腔底、硬腭、舌前三分之二。正常口腔粘膜是粉紅色或偏紅色之柔軟組織,如果變厚,變成突起不透明白色斑塊,便是口腔白斑,如果有變薄或略為潰爛的江色斑塊,便是紅斑,兩者可能是癌前病變,所謂癌前病變本身並非口腔癌,但若置之不理或慢性剌激來源一直存在時,有可能惡化成口腔癌。
口腔癌有相當的多樣性,像紅色的天鵝絨斑、白色斑,難癒合的潰瘍或不規則的硬結塊,溝裂狀的組織變化,伴有轉移之頸部淋巴腫塊,都有可能是口腔癌的臨床表徵。早期的病變通常不會有疼痛或不適感,以致常常錯失早期診斷,正確治療的良機。所以定期做口腔檢查,若有發現異常的情形,應尋求口腔顎面外科、耳鼻喉頭頸外科或整型外科醫師診治,最重要的診斷方法就是病理組織切片檢查,可以區分良性或惡性病變。不同之診斷,其治療方式就不相同,如果有需要做切片而拒絕,因而延誤診斷,將會使病人接受更大範圍、更具傷害性之治療,甚至失去治療的機會。
因此,病人應充份與醫師配合,才能得到早期診斷,正確治療的效果。B.危險因子─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很多,目前較為醫學界所公認的包括有:長期慢性有害刺激,例如抽菸、嚼食煙草、檳榔、酗酒,口腔黏膜長期遭受不當的物理性傷害,尖銳的蛀牙和殘根的邊緣,製作不良或破損之補綴物,口腔衛生不良;另外,像過度之陽光曝晒、梅毒或慢性維他命缺乏之口腔炎等,均被認為有可能是造成口腔癌的危險因子。而國內近年來口腔癌患者的增加,及年齡層的下降,被認為與嚼食檳榔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
轉載自健康管理處癌防股

口腔之各種癌前病變(含癌前狀態)
臨床症狀與病變特徵:
A.白斑:
(1)輕度白斑-,呈灰色或灰白色,稍透明,可能有溝裂或皺紋。
(2)均勻型白斑-比輕度白斑稍厚,呈白色均勻之斑塊,表面平滑或粗糙,大都界限清楚。
(3)非均勻型白斑-可再分為疣狀白斑、結節狀白斑,以及紅、白交雜,表面糜爛之紅白斑。
B.紅斑口腔粘膜呈現均勻性、瀰漫性,表面絨毛狀且柔軟之紅色斑塊,其惡化機率較高。
C.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患者張口受限,嚴重時最大開口度可能在1-2公分以下,對辛辣食物極敏感,可引起口腔內灼熱感或刺痛。黏膜明顯失去彈性,可摸到纖維化帶,尤以頰粘膜前方、軟腭、上下唇黏膜為常見部位,屬於癌前狀態。
D.疣狀增生突出於口腔黏膜上,表面粗糙之增生性病變或腫塊,顏色偏白,無周圍組織硬結。E.口腔扁平苔癬此症之惡性變化率低,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細紋,呈網狀花邊狀或放射環狀,可出現在頰粘膜,舌背或牙齦。 轉載自健康管理處癌防股

口腔癌之檢查方法
一般人可依照適當的程序及指導,隨時進行自我檢查,順序可依著由外而內,由近而遠之原則,上唇→下唇→硬腭→軟腭→舌背→右側舌緣→左側舌緣→舌腹→口底→石側頰黏膜→左側頰粘膜。
留意有無下列異狀出現:
(一)口腔黏膜外表形狀改變、表面增高、變粗,超過兩週不癒之不正常潰瘍、腫塊或突起。
(二) 口腔黏膜顏色改變,例如出現白斑、紅斑或黑褐色斑塊,或面積增大,且無法抹去。
(三)注意頭頸部左右之對稱性,耳前、耳後、頦下區是否有不正常腫塊或硬結,顎骨是否有局部腫大現象。
(四)舌頭或下唇之運動與知覺障礙,或麻木感、吞嚥或說話困難。
(五) 口腔頰粘膜對辛辣食物是否有灼熱、刺痛感,黏膜有拉緊之感覺或開口受限等。★除了直接可做之理學檢查外,可利用甲苯胺藍試劑進一步施行口腔之活體染色,至於確切診斷,則需依靠活體切片檢查,才能做最後之判斷。

轉載自健康管理處癌防股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