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

中風的復健平均一百個中風病人中,有30人死亡,有70人存活,其中15人完全康復,剩下的會有輕重不等後遺症,因此一定要接受復健。而且經過復健後有90% 的人可以走路;45% 的人可以恢復手功能,對於增加自理能力及家屬的照護上,皆有很大的幫助。
◎中風後會有哪些後遺症?
1.意識障礙: 昏迷 。
2.運動障礙: 半身不遂、運動失調。
3.感覺障礙: 感覺麻木、異常或喪失。
4.視力障礙: 瞳孔縮小、眼睛偏向病側。
5.語言障礙: 構音障礙、失語症 。
6.智力障礙: 方向感、判斷力、記憶力、注意力變差,嚴重者會有「癡呆症」的發生。
7.腦神經障礙:顏面神經麻痺,有「嘴歪眼斜」的症狀。
8.大小便問題:大小便失禁。
9.褥瘡 10.心理問題: 患者會因為功能的缺失而變得沮喪、煩燥、忿怒,對人生缺乏信心。
◎何時適合開始復健?
  復健是愈早愈好,只要生命象徵已穩定超過24小時後,即可馬上開始在病床上翻身及做一些關節運動,防止關節僵硬及褥瘡,至於更積極的復健,則要等到病人情況完全穩定時才開始。
腦中風病發後的3個月是復健的黃金時期,運動能力恢復最快,應好好把握時機,半年後才復健則恢復不明顯。
[完整的復健程序應包括]
1.物理治療。
2.職能治療。
3.語言治療。
4.心理治療。
5.社會服務。
6.支架裝具。
7.職業諮詢。
[中風病人復健的目標]
1.活動和步行能力之重新建立。
2.日常生活之獨立 。
3.心理及社會上的適應 。
4.預防繼發性殘障 。
[中風病人復健的原則]
1.復健的開始,愈早愈好,如病人意識不清,仍須定時為其翻身。
2.一般人常以為病人患側功能必須有恢復,才能開始復健,往往延誤時機,應該儘早發揮病人尚存的功能,即使患側沒恢復仍可訓練其步行及日常生活獨立。
3.病人在臥床期就可開始做些運動,如翻身、移位、運動四肢等。
4.只要病人情況許可,應儘早訓練站立和步行。
5.循序漸進,是復健的重要原則。
6.病人學習動作時,特別是一些功能性的動作,最好將動作分解,一步一步的練習,比較容易學會。
◎居家環境的改良及安排:
1.病人房間宜設在明亮且較易注意到的地方。
2.床鋪應選軟硬適中的床墊, 床高以二腳下床剛好碰到地面為最理想。
3.衛浴設備宜將門檻拆除, 並加裝扶手及防滑墊, 廁所以坐式馬桶較安全。
4.衣物穿著: 以穿著舒適、 方便更換及容易洗滌為原則。
5.翻身: 如果病人不能自己翻身時, 必須要每三、 四小時幫其變換一次睡姿以避免褥瘡的產生及患肢的痿縮。
中風的預防腦中風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得到第二次中風,而第三次再發的機率約十分之一。因此對於中風的危險因素的認識與控制,不僅是一般民眾防治的方法,更是中風患者預防復發的良方。
◎哪些人較容易發生腦中風?
[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]
1.年齡:腦中風通常發生在五十歲以上之病人為主。因為此時多半已有血管硬化之現象。
2.高血壓:腦中風的病人約有73%有高血壓之情形。尤其以腦出血為甚,高血壓之病人佔86%以上。
3.心臟疾病:常與腦中風有關的心臟疾病如:心律不整、心肌梗塞、心內膜炎、風濕性心臟病等。
4.糖尿病:為引起動脈硬化之因素,因此與腦血栓較有關係。
5.短暫性腦缺血:為腦中風發作前的警告 慢性病患者 比常人易患腦中風的機率 高血壓患者 2 - 4 倍 心臟病患者 > 2 倍 糖尿病患者 3 倍 。
[腦中風的次要因素]
1.高血脂症:亦為動脈硬化之因素。
2.肥胖症:肥胖常導致高血壓和糖尿病,容易引起腦中風的發生。
3.紅血球過多症:紅血球過多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促使血液循環阻滯,不流暢而引起腦缺血或梗塞,我們常以會一個人紅光滿面,是健康的表現,其實臉色經常潮紅的人,反而要小心是否會紅血球過多症。
4.藥物:如口服避孕藥、興奮劑、減肥藥、迷幻藥、皆有可能是中風的導火線。
5.腦中風的家族史:高血壓和糖尿病也有家族傾向,故腦中風也存有遺傳的因素,對於有這種家族史的人,應加強防治。
6.抽煙、喝酒、咖啡等習慣:亦與腦中風有某種程度之相關性。
7.缺少運動: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冠狀動脈疾病,降低血糖和血脂,也可以減輕體重,避免於中風的危險因子的危害,對於腦血管有保護的作用。
8.季節性的影嚮:中風的發生以高血壓最重要中風好發在冬天,原因是冬天會使血管收縮,血壓上升,一般說腦出血以每年的十二月至一月為高峰。腦栓塞,腦血栓和氣候比較沒關係。
◎預防腦中風,牢記「八小福」!!!
1.定期健康檢查,尤其是頸動脈超音波檢查。
2.經常測量血壓。
3.均衡飲食。
4.控制體重。
5.規律運動。
6.戒除抽菸、 喝酒等不良嗜好。
7.保持情緒穩定。
8.高血壓、 糖尿病、心臟病患者應遵照醫生指示,確實治療。
◎飲食方面:
1.均衡飲食, 定食定量。
2.選用植物油。
3.少吃甜食及含鈉量高的食物。
4.避免抽菸、喝酒及含咖啡因的飲料。
中風的緊急處理與治療
◎腦中風發生時的緊急處理
1.不可亂動病人;移動時要固定頸部。
2.放在安靜的地方,室內光線不要太亮,保持通風。
3.保持呼吸道暢通,注意清除痰及嘔吐物,病人臉向側面。
4.衣服要寬鬆,解開束緊的衣物如領帶、皮帶、胸罩等。
5.注意病人大小便失禁,應清潔其排泄物。
6.不要餵食任何東西,以免嗆入氣管。
7.儘快聯絡醫師診治,或送大醫院治療。
◎醫師怎樣治療中風病人?
中風的治療是與時間賽跑---愈早治療,預後愈好---
1.進行病理學及神經學檢查,接著立刻作電腦斷層攝影檢查以確定中風的種類(出血性或梗塞性)位置及影響範圍 。
2.急性期治療
(1)梗塞性 發作三小時內,可考慮血栓溶解劑注射 發作三小時以上,可考慮抗凝血劑注射 若中風範圍大,須使用降血壓藥物 維持適當血壓,不宜太高或太低
(2)出血性 依神經學檢查及電腦斷層結果決定開刀與否 使用降血壓藥物 維持適當血壓
3.亞急性期治療
(1)預防吸入肺炎,褥瘡,尿道感染等併發症。
(2)儘早積極復健 。
(3)若腦血管阻塞或嚴重狹窄,可考慮頸動脈內膜剝離手術或血管繞道手術以重建腦血流循環 [註]:目前腦中風的治療包括 t-PA,Heparin(肝素)及手術開刀等,均較過去更重視”搶時間”,趕快送醫最重要!
轉載資料來源:台北市政府衛生局

中風發作時的徵兆
1.視線模糊。
2.頭痛、 嘔吐等意識障礙。
3.肢體無力、 步履不穩。
4.手腳麻痺、 感覺異常或喪失。
5.言語不清、 吞嚥困難。
6.神智不清、 眩暈。
7.抽搐。
8.昏迷。
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 
腦血栓性中風大多發生在五十到七十五歲的年紀,這種疾病發生以前常會有警告性的徵狀出現,可能會出現一手一腳麻痺、麻木、單眼視力喪失或不能動彈的情形。這種暫時性的症狀通常經過幾分鐘,幾個鐘頭或一天,徵狀便消失,又恢復原狀了。但是恢復後也絕不可等閒視之,應該趕快找醫師診查,以儘量減少中風發生的機會。
什麼是腦中風人的腦部是管理人類的最高層、最無法取代的器官,是人體系統的最高指揮官,負責供應養分的腦血管分佈於腦部每個角落,好像大都市中從自來水廠通過支管分佈到每一個家庭,這些水管用久了常會有很多雜質沉澱在裏面,使水管愈來愈窄;水流愈來愈少。
一旦發生特別情況,譬如說流來一塊小雜質,就會造成阻塞,有些地方就因此沒有自來水(血液)供應了。有時沉澱的雜質慢慢腐蝕水管,管壁愈來愈薄,有一天如果水壓突然上升,可能使水管管壁破裂,水流四處,還使遠端的地方得不到自來水。同樣的如腦內血管發生這種現象,腦細胞不但得不到養分,還會壞死。大量的腦細胞壞死,腦功能會發生障礙,發生我們所見的「腦中風」。 突發性急性的腦血管疾病 !!!  
 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病變(阻塞或出血)而引起之突發性腦組織損傷,導致神經機能障礙,輕者可以使人半身不遂、語言失常...,嚴重者可能昏迷或死亡。是故絕不可輕視「它」的威力,尤其是我們家的阿公阿嬤...... ◎老年人的第一號殺手!!!  
 年齡愈高,腦中風的發生率愈高,50歲以上的人容易發生,在65歲以上的老人族群中發病率最高,每百人約有4人發生。腦中風對65歲以上人口的致死率比惡性腫瘤還高,至於男女性別的比例是1.5:1。
◎腦中風有哪些種類
腦中風是由多種腦血管疾病引起的,大致可分成兩大類:
1.阻塞性腦中風:因血管阻塞造成,其中有兩種類型:
(1)腦栓塞:因身體其他地方產生栓子而隨血流進入腦循環而引起血管阻塞。栓子來源可由心臟或其他顱外大血管所形成。
(2)腦血栓:因腦血管硬化狹窄而導致阻塞。
2.出血性腦中風:因血管破裂而造成,佔中風患者30%,主要是由高血壓引起的。依其出血型態可分為:
(1)腦出血:血塊形成在腦組織內,因此可造成不同程度之神經缺損。
(2)蜘蛛膜下腔出血:出血部位在腦實質外,蜘蛛膜下,故較少見腦實質之變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